案例 3,一家出版社當前運轉(zhuǎn)正常,但發(fā)現(xiàn)市場上電子書興起,所以尋求開辟一條新的 line of business,但是 CEO 希望以比較低的成本實現(xiàn)這個變化,要盡可能通過 reuse 降低成本,在時間很有限的前提下,BA 與 domain SME 共同明確了需求:_題:BA 用什么方式明確了需求:我選擇的是 collaborative;
第二題:在這個背景下,BA 應(yīng)該重點使用哪種分析,選項有 capability model、process model 和 data model,我認為這個應(yīng)該對應(yīng)題干中需要 reuse 這個點,但無法幫助我選出答案,_后閉著眼睛選了 capability model?;貋聿榱藭?44 頁上有這樣的陳述,也許應(yīng)該選 process model
第三題:公司給用戶提供電子書,用戶下訂單時可以選擇 F1-全部都要和 F2 只要部分,如果用戶選擇 F2-只要部分的話,就得在清單中選出 TA 到底要訂購哪些,問 F1 與 F2 之間的關(guān)系是什么。選項有 derive,depend,我選了 depend。
案例 5,一家集團公司下屬有 3 個 companies,其中有兩個已經(jīng)上了某個系統(tǒng),運轉(zhuǎn)良好,主角公司的負責人走馬上任也想上這個系統(tǒng),并且要求 BA 參照另兩家公司的實施經(jīng)驗。另兩家公司和主角公司不在一個時區(qū),有 7 小時時差,但是另兩家公司負責實施的人員會在未來兩周到集團參加培訓:_題:BA 調(diào)研中發(fā)現(xiàn)另兩家公司的 user role 的定義用的是不同的兩套東西,問應(yīng)該怎么辦。我記得的選項有:照集團公司的標準來;按照本 branch 的需求做一套。我選了后者;第二題:問 BA 的工作計劃安排應(yīng)該主要考慮什么因素來確定。記得的選項有:按另兩家公司的實施人員的 availability;按 project plan。我選了后者。
情景題1,題目說 BA 使用了多個 viewpoints 做需求,但 PM 發(fā)現(xiàn)需求互相之間存在不一致和矛盾,問因為 BA 忽略了什么。答案是 template architecture。(這個考點在目前的模擬題中沒有遇到過,所以我印象很深)
情景題 2,PM 和 implementation SME 要求調(diào)低一個需求的 priority 因為這個需求不 stable,但是 domain SME 說這個需求很重要,問 BA 應(yīng)該怎么辦。我選的答案是調(diào)低優(yōu)先級以避免可能的 rework。
是否要選擇參加 CBAP 認證?
建議決定前先測試英語閱讀能力,CBAP考試中長句多,商務(wù)英語專用詞匯多,如果語言方面
存在障礙的話,不建議死磕這個考試,不如選擇有中文版本的同領(lǐng)域的其他認證。
如何測試英語閱讀能力是否足以應(yīng)付考試呢?我的建議是找到 CBAP 的教材,試讀一下其中的一兩個章節(jié),我建議的測試標準是要能夠在不借助外部輔助的情況下讀懂 80%,花多少時間無所謂。因為假如能讀懂,說明詞匯量和長句理解都沒問題,而熟練度和速度是可以通過短時間密集訓練達到考試要求的。但如果教材閱讀都有困難,那么考這個認證花在英語學習上的功夫很可能會超過花在 BA 知識上的精力,倒不如換個沒有語言障礙的 BA 認證,同時專心學英語,兩件事都會做得更好。
第三步,劃重點,列考綱。這一步需要把書再從頭到尾讀一遍,把可能考到的內(nèi)容摘出來以便后續(xù)查看和記憶。根據(jù)考題分布情況,我只針對(1)六大領(lǐng)域和(2)techniques 做了精讀,明確不會考的 perspective 沒有讀,剩下的內(nèi)容做了泛讀。在精讀中,我運用了 document analysis 這個 technique,把書上的內(nèi)容用我自己更容易理解的結(jié)構(gòu)和表達方式提煉并且 record 了一遍,而且我是使用紙筆做的記錄,因為我覺得,和使用電子產(chǎn)品記錄相比,書寫的過程更能幫助我加深印象。
六大領(lǐng)域的每個 task 都有固定的結(jié)構(gòu),以 Specify and model requirements 為例,下圖是我筆記中的一頁,圖中左側(cè)是輸入,右側(cè)是輸出,中間方框內(nèi)是總結(jié)的 elements 里的要點,下方是 guidelines and tools,再加上一行 stakeholders。
Elements 的部分,需要做比較多的提煉,而且我使用了中英文混合的方式來記錄,因為這種方式能幫助我_高效地理解和記憶。guidelines and tools 和 stakeholders 在做筆記的時候我做了歸類,后來復習筆記時基本上都略過了,一來因為我覺得 BABOK 中的這兩塊內(nèi)容邏輯很不嚴密,無從記憶,二來是因為真實考試中直接考這兩塊概念的很少很少。每個任務(wù)中用到的 techniques 我在做筆記時就略過了,本身 BA 工作就是千變?nèi)f化的,怎么可能框死用哪些技術(shù)去做,這種毫無意義的信息哪怕考試會考到,這個分數(shù)我也不要了。有一個情況需要說明一下,模擬題中,有不少題目會問某個 task 或某個 area 會用到哪些 guidelines and tools 或者 technique,但在真實考試中,我一題都沒有遇到。